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煙燻烤肉和海鮮的溫度

 煙燻烤肉和海鮮的溫度會根據食材的種類和您想要的口感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溫度範圍:

烤肉:

  • 低溫煙燻(107-121°C):
    • 適合牛肉、豬肉等需要長時間烹調的肉類。
    • 這種溫度可以讓肉質更加軟嫩多汁,並產生濃郁的煙燻風味。
  • 中溫煙燻(121-149°C):
    • 適合肋排、雞翅等需要快速烹調的食材。
    • 這種溫度可以保持食材外皮酥脆,內部軟嫩。

海鮮:

  • 海鮮通常適合中低溫煙燻,以避免過度烹調導致口感變差。
  • 一般建議溫度範圍:
    • 100°C至135°C之間,但要看海鮮的種類,例如:
      • 鮭魚:低溫煙燻(約80°C至90°C)可以保持其油脂和鮮嫩。
      • 蝦子、貝類:中溫煙燻(約120°C至135°C)可以快速熟透,保持彈性。

影響溫度的因素:

  • 煙燻爐類型:
    • 不同的煙燻爐有不同的溫度控制方式。
  • 木材種類:
    • 不同的木材燃燒溫度不同。
  • 環境溫度:
    • 戶外溫度會影響煙燻爐內的溫度。

重要提示:

  • 使用溫度計監控煙燻爐內的溫度,確保溫度穩定。
  • 根據食材的厚度和種類調整煙燻時間。
  • 保持煙燻爐內的濕度,避免食材過於乾燥。

希望這些資訊對您有幫助!

煙燻料理

 煙燻料理的種類繁多,從簡單的煙燻起司到複雜的煙燻牛胸肉,風味和難度各異。以下依照難度與美味程度,為您介紹幾道經典的煙燻料理:

入門級:

  • 煙燻起司:
    • 難度:非常簡單。
    • 美味:煙燻風味濃郁,適合搭配餅乾或麵包。
    • 做法:將起司放在煙燻爐中,以低溫煙燻數小時即可。
  • 煙燻雞翅:
    • 難度:簡單。
    • 美味:外皮酥脆,肉質多汁,煙燻香氣十足。
    • 做法:將雞翅醃製後,放入煙燻爐中,以中低溫煙燻至熟透。
  • 煙燻鮭魚:
    • 難度:簡單。
    • 美味:油脂豐富的鮭魚,搭配淡淡的煙燻味,風味絕佳。
    • 做法:將鮭魚醃製後,放入煙燻爐中,以低溫煙燻至熟透。

進階級:

  • 煙燻豬肋排:
    • 難度:中等。
    • 美味:肉質軟嫩,煙燻風味濃郁,適合搭配烤肉醬。
    • 做法:將豬肋排醃製後,放入煙燻爐中,以低溫長時間煙燻。
  • 煙燻牛胸肉:
    • 難度:中等。
    • 美味:肉質軟嫩多汁,煙燻風味深厚,是美式燒烤的經典菜色。
    • 做法:需要長時間低溫煙燻,並注意保持肉的濕潤度。
  • 煙燻香腸:
    • 難度:中等。
    • 美味:自製的煙燻香腸,可以調整喜愛的香料,風味獨特。
    • 做法:需要灌製香腸,並進行煙燻。

高手級:

  • 煙燻火雞:
    • 難度:較高。
    • 美味:整隻火雞煙燻,外皮金黃酥脆,肉質鮮嫩多汁,適合節慶聚餐。
    • 做法:需要控制煙燻溫度與時間,並保持火雞內部濕潤。
  • 煙燻牛排:
    • 難度:高。
    • 美味:掌握火侯,將牛排煙燻至完美的熟度,外焦內嫩,煙燻香氣與牛肉本身的風味完美結合。
    • 做法:需要精準掌握煙燻時間與溫度,避免牛排過熟。

煙燻料理的美味秘訣:

  • **選擇適合的煙燻木材:**不同的木材會帶來不同的煙燻風味。
  • **控制煙燻溫度和時間:**低溫長時間煙燻能讓肉質更軟嫩,風味更濃郁。
  • **保持食材濕潤:**在煙燻過程中,可以適時噴灑水分或使用水盤,避免食材過於乾燥。
  • **醃製:**在煙燻前,先將食材醃製,可以增加風味。
  • **靜置:**煙燻完成後,讓食材靜置一段時間,讓風味更融合。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您享受美味的煙燻料理!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桃樹(Prunus persica)栽培與照護指南

 

桃樹(Prunus persica)栽培與照護指南


1. 環境需求

日照需求:全日照(每日 6-8 小時
溫度範圍:理想溫度 5 - 35℃,耐寒溫度 -20℃,耐熱溫度 38℃
土壤需求

  • pH 值:6.0 - 7.5
  • 土壤類型: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佳
  • 避免重黏土與低洼積水地,否則會影響根系發育

2. 栽種與繁殖

最佳栽種時機

  • 春季、秋季(溫和氣候利於生長)
    繁殖方式
  • 嫁接(最常見,確保品種穩定性)
  • 扦插(使用健康的半木質化枝條)
  • 播種(可行但變異大,不建議)
    移植時機
  • 晚春至初夏,確保有足夠生長時間適應新環境
  • 移植後需充分澆水,促進根系穩定

3. 澆水與施肥

澆水需求

  • 每 1-2 週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
  • 春夏生長期需較頻繁澆水,冬季減少澆水
    施肥策略
  • 早春與晚春施用均衡肥料(如 10-10-10)
  • 成熟桃樹每年施 1 磅(最多 12 磅)肥料
  • 避免夏末、秋季施肥,避免刺激新生長導致冬季受損
  • 緩釋肥可減少根部燒傷,提升吸收效果

4. 修剪與樹形管理

修剪時機

  • 晚冬(促進春季生長,提升果實品質)
    修剪方式
  • 去除病害、受損、交叉生長的枝條
  • 疏剪內部枝條,提高通風與日照滲透
  • 控制樹形,避免果實過重導致枝條折斷

5. 授粉與留果管理

授粉方式

  • 桃樹 自花授粉,但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可提升結果率
    留果策略
  • 適當疏果,每 15-20 公分留 1 顆果實
  • 避免果實過密,影響大小與甜度
  • 大型品種:每個枝條留 2-3 顆果
  • 小型品種:每個枝條留 4-6 顆果

6. 採收與貯藏

採收時間

  • 仲夏至夏末(依品種而異)
    判斷成熟標準
  • 果皮轉變為該品種的成熟色澤
  • 果肉稍微變軟(可輕壓測試)
  • 果柄易於摘取
    貯藏條件
  • 15 - 20℃,濕度 50-70%,可存放 3-4 週
  • 避免高溫與潮濕環境,防止果實變質

7. 常見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

  • 桃葉捲曲病(春季常見,葉片畸形、捲曲)
    • 預防:冬季噴施石硫合劑,避免春季感染
  • 細菌性穿孔病(葉片有彈孔狀病斑)
    • 預防:改善通風,避免高濕度環境,可用銅劑防治
  • 褐斑病(葉片產生褐色病斑)
    • 治療:小蘇打溶液噴灑,或使用銅基殺菌劑
      主要蟲害
  • 金花蟲、蚜蟲、銀葉粉蝨、瓜實蠅
    • 輕度感染:可手工清除或使用苦楝油噴灑
    • 嚴重感染:使用有機殺蟲劑或合成殺蟲劑防治

8. 毒性與安全性

毒性部位

  • 果實可食用,但葉、樹皮、種子含氰苷,具有毒性
    對人畜影響
  • 對人類:若誤食種子、葉片,可能導致 呼吸困難、痙攣、休克
  • 對寵物(狗、貓):攝入可能引起 呼吸困難、震顫、休克,應立即就醫
    預防措施
  • 避免食用果核,妥善管理桃樹修剪後的葉枝
  • 確保寵物不誤食

🌱 總結

1️⃣ 選擇適當品種與生長環境(全日照、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2️⃣ 適時澆水與施肥(春夏生長期澆水頻繁,避免過度施肥)
3️⃣ 定期修剪,確保通風與良好樹形
4️⃣ 適當授粉與疏果,提高果實品質與產量
5️⃣ 掌握適當採收時間,存放於適當環境
6️⃣ 預防病蟲害,確保桃樹健康
7️⃣ 注意桃樹的毒性,避免人畜誤食有毒部位

🌸 依照這些栽培照護方法,桃樹將能健康生長,提供豐富的美味果實! 🌸

栗子南瓜適時栽培的流程

栗子南瓜適時栽培流程


1. 選擇適宜品種

品種變異性大,可依需求選擇適合的品種

  • 綠色小果型:「小黑」、「小綠綠」(450~550g)
  • 綠色中果型:「栗之藏」、「味平」、「丘桑」、「東英」、「一品」(1,000~1,500g)
  • 綠色大果型:「黑海」、「千歲」(1,700~2,000g)
  • 紅色小果型:「小紅」、「味真」
  • 紅色中果型:「東昇」
  • 特殊果色品種:「李白」、「白駒」、「芳壽」 ✅ 適合秋、冬季栽培,夏季不宜種植

2. 風土適應性

最適播種期:10月至隔年2月
適宜生長溫度:15~29℃,發芽最適溫度 25~30℃
結果期夜溫 28℃ 以上會影響甜度與肉質
需充足日照,否則易徒長、落果


3. 栽培方式

種植方式

  • 行距:2.5~3 公尺
  • 株距:1.2~1.5 公尺
  • 可採直立式或匍匐栽培育苗方式
  • 直播或穴盤育苗,穴盤育苗建議 60~72 格穴
  • 苗齡 3~4 片本葉時定植,不可超過 4 週,避免植株老化影響產量與品質

4. 肥培管理

基肥(每公頃):

  • 硫酸銨 150 公斤
  • 過磷酸鈣 200 公斤
  • 氧化鉀 100 公斤 ✅ 追肥時間
  • 定植後 第3、6、9週各施一次追肥
  • 結果期 以葉面施肥為主,磷鉀肥比例較高,促進果實品質與產量
    氮肥施用控制
  • 氮肥過多會導致徒長、落花、落果
  • 紅色品種 氮肥過多會影響果實轉色,產生綠斑

5. 理蔓整枝

主要方式:單蔓或雙蔓整枝

  • 單蔓整枝:適合初春種植,果實品質最佳
  • 雙蔓整枝
    • 母蔓 4~5 葉時摘心
    • 選留兩條強健子蔓,其餘側芽摘除
    • 子蔓 6~7 片葉後留果
    • 確定果實數後,子蔓留 2~3 片葉後摘心

👉 整枝可增加通風性,降低病蟲害,提升作物管理便利性


6. 留果及授粉管理

授粉期

  • 開花前 3 日 放入蜂箱,每分地 1 箱 3 片裝蜂箱
  • 若不使用蜜蜂,則 上午 9~11 點進行人工授粉果實管理
  • 果實穩定發育後,挑選生長良好的幼果留果
  • 防止果實過多,避免養分競爭,影響品質與產量
  • 露天匍匐栽培可用瓜果墊隔離果實與土壤,避免果皮粗糙、產生土褐色痕跡
    留果數建議
  • 中、大果型:每條蔓留 2~3 果
  • 小果型:每條蔓留 4~6 果
    採收前 5~7 天減少水分供應,可提升果實甜度

7. 採收與貯藏

採收適期

  • 開花後 50~65 天
  • 判斷標準:
    • 果皮轉為該品種特定顏色
    • 果梗木質化
    • 果實上方葉片轉黃褐色採收注意
  • 過早採收影響甜度與風味
  • 例如 「栗之藏」需等果皮轉濃綠、果蒂木質化才適收貯藏條件
  • 溫度 15~20℃,相對濕度 50%~70%
  • 可存放 3~4 個月
  • 避免高溫潮濕,防止品質劣化

8.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

  • 病毒病、白粉病、露菌病、萎凋病、黑腐病
    主要蟲害
  • 蚜蟲(棉蚜)、南守瓜、斑潛蠅、銀葉粉蝨、瓜實蠅預防方法
  • 選擇適合栽培季節,避免高溫多濕環境
  • 使用乾淨健康的種苗
  • 確保田間通風良好,降低濕度
  • 適當整蔓、留果,減少病蟲害發生率

總結

✅ 栽培流程重點

  1. 選擇適合品種,依需求決定果型與口感
  2. 秋冬季種植,避開高溫,確保品質與甜度
  3. 適當密植,提高產量並維持合理植株間距
  4. 控制氮肥用量,避免徒長、影響果實發育
  5. 理蔓整枝,提升通風性與植株健康
  6. 合理授粉與留果,確保果實大小、甜度
  7. 適時採收與妥善貯藏,延長保存時間
  8. 防範病蟲害,透過環境管理與適當農法降低風險

👉 透過適時栽培與合理管理,確保栗子南瓜品質優良、產量穩定!

浸種>>催芽>>穴盤育苗>>定植

 #1浸種:

為促進發芽前的第一個步驟。

通常適用於種皮較厚的種子,播種前就必需先做浸種的處理,步驟過程:將種子浸泡於清水中 6~12 小時(依種子屬性不同做時間上的調配),或用攝氏 30 度的溫水浸泡 3~5 小時(適當的水溫有利促芽),而種皮比較堅硬不易吸水滲透的種子,可以用利刃或粗砂布刻破胚芽前端的種皮再行浸種,既能有利吸水發芽,也可促使胚芽順利伸展,但切刻過程需小心不可傷及胚芽。

#2 催芽 
指的是促使嫩芽快速生長的動作。
以豆豆為例步驟是:
先將豆豆用乾淨的水漂洗三次 (每次漂洗都要換水,除了洗淨,最主要是洗掉外皮的抑芽素)
洗完的豆豆再泡水五~六小時 (中間要換水一次/氣候較乾燥時要多泡一些時間)
浸泡後,後將豆豆撈起,可以利用洗衣服用的細網袋盛裝,再用濕毛巾包覆,保持濕度,約二~三天,打開後就能發現豆豆冒芽了。這就是整個催芽的簡易過程~

#3穴盤育苗
是利用穴盤容器來栽培種苗,其優點為種苗移植成活率高且生育恢復生長快速。由於每株種苗的根系擁有獨立的生長空間,但另一方面要提高單位面積內的育苗數量及減低種苗運輸的重量,穴盤內的每一穴格必需儘量縮小,也限制了根系生長的空間。有限的介質容量降低了對水養分的緩衝能力,因此根系之生長環境與傳統苗床生長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常不適合採用一般的土壤,必須以人工調製的介質來育苗,故對穴盤種類、穴格大小與介質種類選擇等必須視作物種類與經濟成本加以考量。穴盤育苗的優越性:
(3.1)高出芽率,苗生命活力強,可以大大節約種子。 使種苗產業可以放心採用價值很高的優秀種子。 
(3.2)比傳統育苗高幾倍的密度,節省了育苗所需溫室或暖棚面積。

#4 定植
是指種子從發芽到成長階段,直至幼苗生長到合適的大小,已經可以移到栽培區時的定義。
而在施行定植前,種子必須先在特定區域育苗。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德州燒烤的食譜和資訊整理

關於德州燒烤的食譜和資訊整理:

#德州 4 種傳統燒烤

  • 德州煙燻牛小排
    • 以其豐富的風味和口感受到人們的喜愛。
    • 使用牛的小排部位,裹上特殊的醃料,緩慢煙燻烹調。
    • 充滿獨特的煙燻風味,肉質嫩滑多汁。
  • 德州煙燻牛胸肉
    • 牛胸肉富含脂肪,煙燻使其軟嫩,脂肪融化增添風味。
    • 長時間煙燻,低溫煮熟,確保柔軟口感。
  • 德州煙燻嫩角尖肉
    • 牛胸肉中最嫩的部位,切成三角形,使用相似的醃料。
    • 煙燻香氣極具吸引力,保持嫩滑質感。
  • 德州煙燻豬肋排
    • 豬排部位經過煙燻製作,外皮香脆,內部嫩滑多汁。
    • 使用各種煙燻木屑,如橡木、果樹木屑或櫻桃木屑,賦予豐富風味。

#德州燒烤技巧

  • 煙燻木的選擇:橡木、果樹木或櫻桃木等,賦予特有煙燻香氣。
  • 醃料:黑胡椒、洋蔥粉、蒜粉、辣椒粉和鹽等。
  • 煙燻爐:木炭煙燻爐或電動煙燻爐。
  • 低溫慢煮:攝氏 110°C 至 120°C(華氏 225°F 至 250°F)的低溫。
  • 時間:依照各種肉品大小厚度不同,烹調時間有所不同。

#各項德州燒烤食譜

  • 德州煙燻牛小排作法及材料
    • 材料:牛小排、煙燻木、醃料。
    • 作法:醃製牛小排、準備煙燻爐、煙燻牛小排、煙燻完成。
  • 德州煙燻牛胸肉作法及材料
    • 材料:牛胸肉、煙燻木、醃料。
    • 作法:醃製牛胸肉、準備煙燻爐、煙燻牛胸肉、煙燻完成。
  • 德州煙燻嫩角尖肉作法及材料
    • 材料:嫩角尖肉、煙燻木、醃料。
    • 作法:醃製嫩角尖肉、準備煙燻爐、煙燻嫩角尖肉、煙燻完成。
  • 德州烤肉材料
    • 牛肉:牛小排、牛胸肉。
    • 豬肉:豬肋排。
    • 烤肉醃料:黑胡椒、洋蔥粉、蒜粉、辣椒粉、鹽、糖、醋。
    • 煙燻木:橡木、果樹木或櫻桃木。
    • 烤肉醬汁:番茄醬、蘋果醋、黃芥末、黑胡椒、洋蔥粉、蒜粉、辣椒粉和糖等。
  • 德州烤肉醃料粉做法
    • 材料:黑胡椒粉、洋蔥粉、蒜粉、辣椒粉、鹽、糖、醋。
    • 步驟:混合調味料、加入醋、攪拌均勻、塗抹肉類、醃製。
  • 德州烤肉烹調
    • 材料:醃製過的肉類、醃料粉、煙燻木。
    • 步驟:取出肉類至室溫、預熱煙燻爐、放入煙燻木屑、放置肉類、保持空氣流通、低溫慢煮、檢查熟度、靜置、切片享用。

#德州烤肉常見問題 QA

  • 什麼是德州燒烤?
  • 德州燒烤和一般燒烤有什麼不同?
  • 哪些肉類適合用來做德州燒烤?
  • 德州燒烤的醃料粉是什麼?如何製作?
  • 如何進行德州燒烤的烹調?
  • 德州烤肉的由來是什麼?

#德州燒烤的醃料粉是什麼?如何製作?

德州燒烤的醃料粉是德州燒烤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為肉類帶來獨特的風味。以下是關於德州燒烤醃料粉的詳細資訊:

德州燒烤醃料粉的成分

德州燒烤醃料粉的配方可以因人而異,但通常包含以下幾種基本成分:

  • 黑胡椒粉:提供辛辣和芳香。
  • 洋蔥粉:帶來淡淡的洋蔥香氣。
  • 蒜粉:增添濃郁的蒜香。
  • 辣椒粉:根據個人口味調整辣度。
  • :提供調味與滋味。
  • :平衡醃料的風味,讓肉質更加甜美。
  • :增加醃料的酸度。

德州燒烤醃料粉的製作方法

以下是一個基本的德州燒烤醃料粉製作方法:

  • 材料:
    • 2 湯匙黑胡椒粉
    • 2 湯匙洋蔥粉
    • 1 湯匙蒜粉
    • 1 湯匙辣椒粉
    • 1 湯匙鹽
    • 1 湯匙糖
    • 1 湯匙醋
  • 步驟:
    1. 在一個乾淨的碗中,將黑胡椒粉、洋蔥粉、蒜粉、辣椒粉、鹽和糖混合在一起。
    2. 確保將所有調味料充分混合,確保每種調味料都均勻分佈。
    3. 加入醋,這將幫助將調味料粉成為濕潤的醃料,讓肉質更容易吸收風味。
    4. 用叉子或攪拌棒將醃料粉充分攪拌,直到醃料粉的顆粒變得稍微潮濕,並且整個混合物看起來均勻。
    5. 接著,將這個特製的德州烤肉醃料粉塗抹在你想要烤烤的牛肉或豬肉上,確保每個部位都能均勻地被醃料包覆。
    6. 當你完成醃製肉類的步驟後,可以將它們放入密封的容器中,然後放入冰箱醃製,以便肉類能充分吸收醃料的風味,建議醃製時間為至少 4 小時,甚至隔夜。

德州燒烤醃料粉的用途

德州燒烤醃料粉主要用於:

  • 為肉類提供風味:醃料粉中的各種香料和調味料能滲透到肉質中,賦予肉類豐富的風味。
  • 使肉質更嫩滑:醃料中的鹽和醋有助於軟化肉質,使烤出來的肉更嫩滑多汁。
  • 增加烤肉的香氣:醃料中的香料在烤烤過程中會釋放出迷人的香氣,使烤肉更加誘人。


#如何進行德州燒烤的烹調?

德州燒烤是一種以低溫慢煮和煙燻為特色的烹調方式,讓肉質變得極為嫩軟,並賦予其豐富的煙燻風味。以下是詳細的德州燒烤烹調步驟:

準備材料:

  • 醃製過的牛肉或豬肉(如牛小排、牛胸肉、豬肋排等)
  • 德州烤肉醃料粉
  • 煙燻木(如龍眼木、櫻桃木、蘋果木等)

烹調步驟:

  1. 準備肉品:
    • 取出醃製過的牛肉或豬肉,讓它們達到室溫,這有助於烹調時更均勻地吸收熱量。
  2. 預熱煙燻爐:
    • 預熱煙燻爐或烤箱至攝氏 110°C 至 120°C(華氏 225°F 至 250°F)的低溫。
  3. 準備煙燻:
    • 在煙燻爐的火爐或烤箱的底部放上煙燻木屑,你可以根據你喜好的木材種類來選擇,每種木材都會賦予肉類不同的煙燻香氣。
    • 放置煙燻架在煙燻爐或烤箱上方,然後將醃製過的肉類放在煙燻架上。
  4. 煙燻烹調:
    • 空氣流通是煙燻的關鍵,確保煙燻爐或烤箱的煙燻通風良好,以免煙燻不均勻。
    • 烹調時間會根據肉類的大小和種類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牛小排需要烹調 4 至 6 小時,牛胸肉需要烹調 10 至 14 小時,而豬肋排需要烹調 5 至 7 小時。要確保肉質變得極為嫩軟,建議採用低溫慢煮的方式。
  5. 檢查熟度:
    • 在烹調過程中,你可以定期檢查肉類的熟度。使用溫度計測量肉類的內部溫度,直到達到所需的熟度。牛肉的建議內部溫度約為攝氏 90°C 至 95°C(華氏 195°F 至 203°F),豬肉的建議內部溫度約為攝氏 80°C 至 85°C(華氏 176°F 至 185°F)。
  6. 靜置:
    • 烹調完畢後,將煙燻肉類取出,用鋁箔包裹起來,讓肉類在室溫下靜置 30 分鐘至 1 小時,讓其充分休息鬆軟。
  7. 切片享用:
    • 將煙燻肉切片或撕成絲,然後可以搭配自製的德州烤肉醬汁或其他配料享用。

烹調要點:

  • 低溫慢煮: 這是德州燒烤的精髓,能讓肉質變得極為嫩軟。
  • 煙燻風味: 選擇合適的煙燻木,能為肉類增添獨特的風味。
  • 溫度控制: 保持穩定的低溫,避免肉類過度烹調。
  • 耐心等待: 德州燒烤需要時間,請耐心等待美味的成果。

希望這些步驟能幫助你成功製作出美味的德州燒烤! 

做好完美無缺的育雛保溫工作

 做好完美無缺的育雛保溫工作

施義燦(1)、許正和(2)

(1)台灣愛拔益加股份有限公司、(2)台灣大學畜產學研究所

Nov. 29,  2000

 

一、前言

        從事台灣地區白肉雞生產成績調查工作已有十年之久,可以發現冬天是影響育成率最大的影響因素,尤其是 1999 年 12 月至 2000 年 3 月,氣溫是歷年來最低,也使得育成率較同期下跌約 2%,似乎冬天效應的影響已成為慣性反應。如圖 1 所示:

 

圖  1  1996 年 至 2000 年 9 月育成率變化趨勢

 

        由於養雞設備的改良,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使飼養雞數也隨之增加。如今,養雞業者卻以“勞力不足”的藉口,忽略了養雞最重要的育雛保溫工作,而以中央供熱系統來替代傳統的育雛保溫傘及圍籬,以藥物來替代因管理疏忽所產生的困擾。也因此造成生產效益不佳,生產成本的增加。養雞業者都知道照顧好雛雞是養雞成功的不二法門,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甚至於不喜歡別人說他不會養雛雞,覺得這是很大的恥辱。雖然意識形態正確,但卻沒有確實而有效的做好育雛,其結果失敗了,就責怪雛雞品質不良。

二、試驗証明育雛溫度是最重要的關鍵

        剛孵化出來的雛雞,並不能完全的調節自己的體溫。大約 5 日齡時,隨著體重的增加、體表面積的下降、羽毛的生長,雛雞才漸漸可以調控自己的體溫,但仍須等到兩週齡時,才有能力維持自身的體溫。

        表 1,雛雞在各種育雛溫度下的生產性能表現 ( Deaton  el  al., 1996 ),顯示育雛溫度相差 5 ~ 10℉ ( 2.8 ~ 5.6℃ ),証明會增加肉雞的死亡率、降低體重、飼料轉換率變差,和腹水症的死亡率增加。

 

表 1.  雛雞在各種育雛溫度下的生產性能表現

育雛溫度3週齡

時體重

3週齡時

飼料轉

換    率

育成率腹水病

死亡率

第一週第二週第三週
公克FCR%%
95

90

85

80

35.0

32.2

29.4

26.7

90

85

80

75

32.2

29.4

26.7

23.9

85

80

75

70

29.4

26.7

23.9

21.1

803

794

798

753

1.35

1.37

1.39

1.42

97.69

96.88

98.33

95.21

0.83

0.83

0.62

2.50

 

        台灣屏東科技大學夏良宙、蘇怡蓁、郭獻仁、翁瑞奇等 ( 1999 ) 的試驗報告「肉雞前期飼養溫度對後期攝食及成績之影響」指出:前四週溫度稍高 ( 33℃,每週下降 1℃ ) 會有較佳成績 ( 飼料轉換率佳、增重佳 ),而後四週則是溫度稍低 ( 23℃ ) 有較佳成績。

三、育雛保溫的管理重點

        (一)一定使用育雛保溫傘及圍籬,絕對不可以偷賴。

        傳統式保溫傘,圍籬直徑 3 ~ 4 公尺,500 隻雛雛使用。

        紅外線保溫傘,圍籬直徑 5 ~ 6 公尺,1,000 隻雛雛使用。

        育雛保溫傘高度 0.5 公尺。

        育雛圍籬宜用硬紙板、夾板、金屬、塑膠等堅固材料,可保護雛雞不受賊風侵襲。

        (二)育雛圍籬內,要有適當的飲水器及飼料盤,使雛雞在 1.5 公尺範圍內就能飲水及吃飼料。

        (三)雛雞到達雞舍前,墊料溫度要達到 29 ~ 31℃。

        ※特別強調:育雛溫度是指育雛期間的地面溫度。

        冬季:48 小時前開啟育雛傘加溫器。

        夏季:24 小時前開啟育雛傘加溫器。

        (四)育雛傘下之溫度為 32 ~ 35℃,雞舍內之溫度為 26 ~ 27℃。

        (五)每隔 4 天,育雛傘下的溫度可大約降低 2℃。

        (六)建議不要使用中央供熱系統來育雛。此方法不能使墊料加溫,而且使雞舍內溫度不均勻,易使雛雞脫水。

        (七)育雛期間,要隨著雛雞的成長而逐漸擴大圍籬範圍,至 14 ~ 21 天時,使雞隻分散至整個雞舍。

        (八)雛雞到達雞舍前數小時,將飲水器裝滿水,使水溫達到 25℃。

        (九)在提供飼料前,應先使雛雞飲水 1 ~ 2 小時,減少雛雞脫水,且有助於雛雞吃料後能快速吸收營養成分。

        (十)儘快將雛雞放置於育雛保溫傘下,並增加飲水位置,保証所有雛雞馬上都能飲到水。

四、育雛溫度不適當之雛雞反應

‧若雛雞育雛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出現諸如下痢、卵黃吸收不良、緊迫、脫水等問題。

‧如雛雞有堆擠、鳴叫喧鬧、即表示雛雞不舒服。

‧育雛最初 7 ~ 10 天,要經常巡視雞舍,觀查雛雞行為,解決雛雞不適的可能原因。

 太冷太熱

 

‧堆擠在育雛傘下,或牆邊角落。

‧蜷縮在飼料盤中。

‧腸道和盲腸內物質呈水質狀和有氣體。

‧下痢且有糊肛現象。

 

‧俯臥在地上,伸出頭頸,張嘴喘氣。

‧遠離熱源,尋求較涼爽,賊風較大的地方。

‧堆擠在飲水器周邊,使全身濕透。

‧飲水量會增加。

‧嗉囊和腸道會由於過多的水份而膨脹。

 

‧受涼、脫水。

‧死亡率增加。

‧生長速率和均勻度差。

‧較易發生腹水症。

 

‧脫水。

‧死亡率增加。

﹒出現矮小、發育不良症候群、均勻度差。

‧飼料消耗量降低,生長速率差。

‧由於心血管衰竭 ( 猝死症 ) 的死亡率較高。

五、雛雞早期常見問題的診斷

問題症狀可能的病因正確的方法

0 ~ 3 天

死亡率高

臍帶未癒合( 收臍不良 )孵化機相對濕度過高。

發生機溫度過高。

適當降低孵化機內相對濕度。適當降低發生機的溫度。
關節紅腫孵化機相對濕度過高。適當降低孵化機內相對濕度,種蛋應在孵化期間 0 ~ 18天中耗掉 12 ~ 14% 的水份。
腿部皮膚皺褶且發黑或紅色。孵化時間過長引起脫水。雞隻從發生機移出過遲。雞隻存放或運輸條件較差。種蛋儲存溫度為 19℃。當時 10% 雛雞仍較濕時,將雞隻取出發生機。存放和運送雛雞時,應保持 21 ~ 26℃環境溫度和 40 ~ 50% 的相對濕度。
雞隻 1 日齡氣囊病或麴菌病種蛋衛生較差。孵化場或雞舍受到污染。使用乾淨種蛋入孵。清潔消毒孵化場。採用有效消毒劑,例如:甲醛和過氧化氫。
臍帶發黑;蛋黃褪色且帶有異味。細菌感染。

 

使用乾淨種蛋入孵。清潔消毒孵化場。採用有效消毒劑,例如:甲醛和過氧化氫。
3 ~ 5 天

死亡率高

飢餓致死弱雞。飼喂器、飲水器數量不足、料位或水位不夠。飼喂器和飲水器安放位置不當。入雛時舍內溫度太低。根據具體情況,隨時監測和修改育雛程序,以便滿足每隻雛雞的需要。
6 ~ 14 天

死亡率高

佝僂病飼料品質較差。育雛期溫度較低。飼料供應不足。提供足量的鈣、磷和維生素 D3。保持適當的育雛溫度。任何時候都應提供足量的飼料。
14 ~ 21 天

死亡率高

疾病免疫程序不正確或不恰當。環境條件和生物安全條件較差。使用適合預防本地區特有疾病的種雞和肉雞免疫程序。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保持嚴格的生物安全程序。
矮小 — 發育不良症候群一群較小雞隻,如同 4 ~ 7 日齡雞群大小。雛雞脫水。較小種蛋孵化的較小雞隻。飼料品質較差或育雛環境較差。疾病因素。購買品良好的雛雞並使用配方均衡及品質良好的飼料。保持良好的育雛環境。檢查生物安全預防措施。

六、台灣養雞業者在育雛保溫工作之疏忽

        由於飼養隻數增大而面臨勞力不足,且設備廠商的推薦,使養雞業者都喜歡使用中央供熱系統來育雛,而不再使用育雛保溫傘及圍籬等,其缺點如下:

        (一)使用中央供熱系統,其加熱的空氣自然地往上升到天花板 ( 冷空氣比熱空氣重 ),使天花板的溫度可能較地面溫度高 8 ~ 20℉ ( 4.5 ~ 11.1℃ ),因此造成墊料溫度只有 77℉ ( 25℃ ) 以下。當冬天雛雞放置墊料上時,因寒冷而蜷縮成堆不肯移動,也不飲水及吃飼料,造成脫水及飢餓死亡。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在雙層雞舍中,上層的地板因受下層熱空氣的加溫而達到理想的育雛溫度,往往上層的雞養得比下層好,就是這個原因。

        (二)在冬天寒冷的天氣時,雛雞在沒有育雛圍籬的情況下,不知不覺的就暴露在寒冷的區域下,而堆擠在雞舍邊緣及牆角周圍。或因堆擠窒息死亡,或因沒有飲水及吃飼料而脫水及飢餓死亡。

        (三)雛雞因受寒,使死亡率增加,脫水、緊迫、生長速率緩慢,均勻度差及腹水症發生率較高。

七、結論

        要把雞養好,就必須先做好育雛保溫工作。在最初的兩週內照顧好雛雞,然後它們就會照顧好自己。當然,雛雞品質及後期的飼養管理仍然是很重要的。

        在提升養雞競爭力的口號下,我們建議您不要一味追求量的增加,而是要質的提升,回到原來的育雛工作重點思維中,考慮重新安裝育雛保溫傘及圍籬,才能將熱源集中在地面墊料上及雛雞上,而雛雞也可以藉著靠近或遠離保溫傘,在圍籬內尋找它們最舒適的溫度。試驗顯示,如此做法將多出 15 ~ 30% 的生產效率等著您來拿。

參考資料

        1. Michale.  P.  Lacy.  Brooding  Thoughts.  Poultry  Digest,  Volume  59  November  4,  2000.

        2. 夏良宙、蘇怡蓁、郭獻仁、翁瑞奇。內雞前期飼養溫度對後期攝食及成績之影響。中國畜牧學會會誌第 28 期 ( 增刊 ),1999。

        3.肉用種雞飼養管理手冊。2000。美國愛拔益加育種公司。



以下是文章重點整理:

一、前言:育雛保溫的重要性

  • 冬季是影響肉雞育成率的重要因素,保溫工作至關重要。
  • 傳統的育雛保溫傘及圍籬被中央供熱系統取代,可能導致管理疏忽,影響生產效益。
  • 育雛是養雞成功的關鍵,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試驗證明育雛溫度是最重要的關鍵

  • 剛孵化出來的雛雞無法完全調節體溫,需要適當的保溫。
  • 育雛溫度的差異會顯著影響肉雞的死亡率、體重、飼料轉換率和腹水症發生率。
  • 適當的育雛溫度能提升飼料轉換率和增重。

三、育雛保溫的管理重點

  • 必須使用育雛保溫傘及圍籬,不可省略。
  • 育雛圍籬內要有適當的飲水器和飼料盤,方便雛雞取用。
  • 雛雞到達雞舍前,墊料溫度要達到29~31℃。
  • 育雛傘下溫度為32~35℃,雞舍內溫度為26~27℃。
  • 每隔4天,育雛傘下溫度可降低約2℃。
  • 不建議使用中央供熱系統育雛,因其無法均勻加熱墊料。
  • 隨著雛雞成長,逐漸擴大圍籬範圍。
  • 雛雞到達前,確保飲水溫度達到25℃。
  • 先讓雛雞飲水1~2小時,再提供飼料。
  • 盡快將雛雞放置於育雛傘下,並增加飲水位置。

四、育雛溫度不適當之雛雞反應

  • 育雛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導致下痢、卵黃吸收不良、緊迫、脫水等問題。
  • 雛雞堆擠、鳴叫表示不舒服。
  • 太冷:
    • 堆擠在育雛傘下或牆邊角落。
    • 蜷縮在飼料盤中。
    • 腸道和盲腸內物質呈水質狀和有氣體。
    • 下痢且有糊肛現象。
    • 影響:受涼、脫水、死亡率增加、生長速率和均勻度差、易發生腹水症。
  • 太熱:
    • 俯臥在地上,伸出頭頸,張嘴喘氣。
    • 遠離熱源,尋找較涼爽、賊風較大的地方。
    • 堆擠在飲水器周邊,使全身濕透。
    • 飲水量增加。
    • 嗉囊和腸道因過多水分而膨脹。
    • 影響:脫水、死亡率增加、出現矮小發育不良症候群、均勻度差、飼料消耗量降低、生長速率差、猝死症死亡率較高。

五、雛雞早期常見問題的診斷

  • 文章提供詳細的表格,列出雛雞0~21天可能出現的問題、症狀、病因和正確處理方法。

六、台灣養雞業者在育雛保溫工作之疏忽

  • 使用中央供熱系統,導致墊料溫度過低、雞舍溫度不均勻。
  • 缺乏育雛圍籬,使雛雞暴露在寒冷區域,導致堆擠、窒息、脫水、飢餓等問題。
  • 雛雞受寒,導致死亡率增加、脫水、緊迫、生長緩慢、均勻度差、腹水症發生率高等問題。

七、結論

  • 做好育雛保溫工作是養雞成功的關鍵。
  • 建議重新採用育雛保溫傘及圍籬,將熱源集中在地面墊料和雛雞身上。
  • 適當的育雛管理能顯著提升生產效率。

建議

  • 養雞業者應重視育雛保溫工作,不可輕忽。
  • 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育雛管理措施,確保雛雞獲得最佳的生長環境。
  • 可以多加參考文章內提供的表格,可以更快的判斷雛雞的狀況。

希望以上整理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