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IBM 智能運算 Watson 華生超級電腦

http://www.inside.com.tw/2014/10/30/ibm-insight-2014-day-2

IBM 智能運算 展示
今年一月,IBM 在紐約矽巷(Silicon Alley)成立 Watson Group,預計投入 10 億美元,傾力將超級電腦 Watson 投入商業應用,至今僅 10 個月,IBM 已能在今年的 Insight 大會上展示出一系列初步的成果。
「認知運算(Cognitive Computing)」是 Watson 的重要能力,能夠在醫療、金融、犯罪防治甚至烹飪上有所發揮。
IBM 在 Insight 大會第二天發表的「Watson Explorer」,即是運用 Watson 的認知運算能力,期望能夠在商業上有所發揮。IBM 在大會上展示 Watson Explorer 運用在犯罪防治與理財顧問兩個領域的情形。

理財顧問的好幫手

除了犯罪調查,IBM 也試圖將 Watson 的能力運用在金融領域。在 Watson Explorer 的協助下,能夠在同一個介面下「360 度」全面掌握客戶的所有訊息:投資組合、投資績效、偏好、來往的 Email 甚至社群網站(例如 Twitter)上的訊息,並且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讓理財顧問可以迅速了解自己的客戶,甚至還能推薦理財顧問適合客戶投資的標的(當然,是以機率的形式)。
像 Watson 這樣的超級電腦,其價值在於利用可取得的所有資料,找出人類不曾注意到的訊息或模式(事實上,人類就連消化完所有的資訊都辦不到)。而 IBM 的願景在於,利用 Watson 的能力,協助企業做出更佳的商業決策。
關於這項特性,《大數據》一書作者麥爾荀伯格博士曾提出生動的比喻。他說,使用大數據就跟我們使用光場相機一樣:我們先把所有的資訊收集起來(不管對焦,先拍照),日後將有機會發現原本不知道或是沒有注意到的事(調整焦距)。

用自然語言理解複雜問題

IMG_9124
Watson 的另一項才華,是理解非結構化資訊,透過自然語言與使用者互動。IBM 邀請到旅遊服務網站 Kayak.com 董事長 Terry Jones 展示 Watson 在理解自然語言方面的能力。Terry Jones 說,傳統的搜尋只會給我們「線索(clue)」而非答案,而 Watson 可以理解顧客詢問諸如「明年一月我想帶著老婆和兩個小孩去一個四星級的海灘度假村,那個地方必須要有好的 Spa、給小孩參加的活動以及好的餐廳。」這樣的複雜問題,並且快速給出綜合性的行程建議。「WayBlazer」即是 IBM 在旅行建議方面的合作嘗試。

「認知」商機

IBM 認為,結合「認知搜尋(cognitive search)」與「認知洞察(cognitive insight)」所創造的「認知商務(cognitive commerce)」會是未來趨勢。
但 IBM 也了解到,光靠自己是不夠的,因此他們已經與全球各大學與院校合作,自今年的秋季班課程起開設課程,教學生如何使用 Watson API 來做開發,一如當初蘋果與史丹佛大學合作開設 iOS 程式設計課程一樣。
IBM 表示,目前已經有來自超過 26 個產業、75 個國家、3,000 家公司申請使用 Watson API。看得出來 IBM 對於短短十個月所取得的成績感到相當自豪。可以預見,未來 IBM 將循我們熟悉的 iOS 與 Android 模式,與各個產業的企業合作,為 Watson 打造各種應用。

不是資料科學家也能用的分析工具:Watson Analytics

除了 Watson Exploerer 之外,IBM 其實也在大會第一天發表了另一項運用 Watson 分析能力的工具。
上個月,IBM 宣布在超級電腦 Watson 的技術基礎上,推出「Watson Analytics」(Watson Analytics 不等於 Watson)——誇張一點的說法就是「萬物版的 Google Analytics」。將資料餵給 Watson Analytics 後,使用者可以用自然語言與系統溝通,詢問諸如「是什麼原因導致員工離職?」、「這次的行銷活動哪個部分最為成功?」或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名球員被三振率偏高?」等問題,並且透過各種視覺化的方式將分析結果顯示出來,讓即便是沒有受過資料科學訓練的人(例如行銷人員、球隊經理)也能運用。
IBM 堅信,在大數據分析以及商業運作上,自己擁有獨一無二、從頭到尾完整的解決方案,一如今年七月共同宣布合作的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為終端使用者提供無縫體驗是傳奇性品牌,IBM 在服務企業方面也有同樣地位。
真的是這樣嗎?IBM 的優勢能夠確保他們未來不會像過去 10 季的業績般持續走下坡嗎?
事實是:不少人認為 IBM 投入雲端、擁抱開放為時過晚(儘管 IBM 本身不這麼認為),更為便宜、更具彈性的商業解決方案在市場上層出不窮。我們知道,換個戰場後,3巨人過去所建立起來的戰績很可能不像大家以為的那麼有優勢。4「新一代的企業還需要全套解決方案嗎?」是 IBM 必須回答的問題。
另外,IBM 是否有跟上行動時代的腳步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與蘋果的合作案,市場一般認為是 IBM 仰賴蘋果更甚於蘋果仰賴 IBM(儘管蘋果必須依靠 IBM 在企業端的銷售大軍來提升 iOS 裝置在企業的滲透率——IBM 的銷售能力是連賈伯斯都感到佩服的,只是他不想在蘋果雇用這麼多業務)。3
掌握 Watson 技術或許是 IBM 的獨有優勢,但不要忘了 Google、微軟、Facebook 在下一代的人工智慧都有各自的打算。「搜尋的結果只是線索」這句話在如今早已不是那麼有說服力,如果各位讀者有留意的話,Google 給出的搜尋結果在近年已經出現很大的變化,更不用提 Google 在 Google 翻譯、Google Now、Google 知識圖譜和 Google 無人車方面的進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