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栗子南瓜適時栽培的流程

栗子南瓜適時栽培流程


1. 選擇適宜品種

品種變異性大,可依需求選擇適合的品種

  • 綠色小果型:「小黑」、「小綠綠」(450~550g)
  • 綠色中果型:「栗之藏」、「味平」、「丘桑」、「東英」、「一品」(1,000~1,500g)
  • 綠色大果型:「黑海」、「千歲」(1,700~2,000g)
  • 紅色小果型:「小紅」、「味真」
  • 紅色中果型:「東昇」
  • 特殊果色品種:「李白」、「白駒」、「芳壽」 ✅ 適合秋、冬季栽培,夏季不宜種植

2. 風土適應性

最適播種期:10月至隔年2月
適宜生長溫度:15~29℃,發芽最適溫度 25~30℃
結果期夜溫 28℃ 以上會影響甜度與肉質
需充足日照,否則易徒長、落果


3. 栽培方式

種植方式

  • 行距:2.5~3 公尺
  • 株距:1.2~1.5 公尺
  • 可採直立式或匍匐栽培育苗方式
  • 直播或穴盤育苗,穴盤育苗建議 60~72 格穴
  • 苗齡 3~4 片本葉時定植,不可超過 4 週,避免植株老化影響產量與品質

4. 肥培管理

基肥(每公頃):

  • 硫酸銨 150 公斤
  • 過磷酸鈣 200 公斤
  • 氧化鉀 100 公斤 ✅ 追肥時間
  • 定植後 第3、6、9週各施一次追肥
  • 結果期 以葉面施肥為主,磷鉀肥比例較高,促進果實品質與產量
    氮肥施用控制
  • 氮肥過多會導致徒長、落花、落果
  • 紅色品種 氮肥過多會影響果實轉色,產生綠斑

5. 理蔓整枝

主要方式:單蔓或雙蔓整枝

  • 單蔓整枝:適合初春種植,果實品質最佳
  • 雙蔓整枝
    • 母蔓 4~5 葉時摘心
    • 選留兩條強健子蔓,其餘側芽摘除
    • 子蔓 6~7 片葉後留果
    • 確定果實數後,子蔓留 2~3 片葉後摘心

👉 整枝可增加通風性,降低病蟲害,提升作物管理便利性


6. 留果及授粉管理

授粉期

  • 開花前 3 日 放入蜂箱,每分地 1 箱 3 片裝蜂箱
  • 若不使用蜜蜂,則 上午 9~11 點進行人工授粉果實管理
  • 果實穩定發育後,挑選生長良好的幼果留果
  • 防止果實過多,避免養分競爭,影響品質與產量
  • 露天匍匐栽培可用瓜果墊隔離果實與土壤,避免果皮粗糙、產生土褐色痕跡
    留果數建議
  • 中、大果型:每條蔓留 2~3 果
  • 小果型:每條蔓留 4~6 果
    採收前 5~7 天減少水分供應,可提升果實甜度

7. 採收與貯藏

採收適期

  • 開花後 50~65 天
  • 判斷標準:
    • 果皮轉為該品種特定顏色
    • 果梗木質化
    • 果實上方葉片轉黃褐色採收注意
  • 過早採收影響甜度與風味
  • 例如 「栗之藏」需等果皮轉濃綠、果蒂木質化才適收貯藏條件
  • 溫度 15~20℃,相對濕度 50%~70%
  • 可存放 3~4 個月
  • 避免高溫潮濕,防止品質劣化

8.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

  • 病毒病、白粉病、露菌病、萎凋病、黑腐病
    主要蟲害
  • 蚜蟲(棉蚜)、南守瓜、斑潛蠅、銀葉粉蝨、瓜實蠅預防方法
  • 選擇適合栽培季節,避免高溫多濕環境
  • 使用乾淨健康的種苗
  • 確保田間通風良好,降低濕度
  • 適當整蔓、留果,減少病蟲害發生率

總結

✅ 栽培流程重點

  1. 選擇適合品種,依需求決定果型與口感
  2. 秋冬季種植,避開高溫,確保品質與甜度
  3. 適當密植,提高產量並維持合理植株間距
  4. 控制氮肥用量,避免徒長、影響果實發育
  5. 理蔓整枝,提升通風性與植株健康
  6. 合理授粉與留果,確保果實大小、甜度
  7. 適時採收與妥善貯藏,延長保存時間
  8. 防範病蟲害,透過環境管理與適當農法降低風險

👉 透過適時栽培與合理管理,確保栗子南瓜品質優良、產量穩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