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掌握除草關鍵時機,與雜草共生的智慧——蔣永正:「減少除草劑使用不是夢」

 

掌握除草關鍵時機,與雜草共生的智慧

——蔣永正:「減少除草劑使用不是夢」


一、雜草管理是長期抗戰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組前組長 蔣永正 研究雜草 40 年,見證了農業從「除草務盡」到「與草共生」的轉變。
雜草管理需要 長期規劃,並掌握 兩大關鍵除草時機

  1. 作物萌芽後的第一個月
    • 初期作物生長緩慢,雜草競爭力較強,須及時清除減少競爭。
  2. 雜草開花結籽前
    • 讓雜草長出後再除去,以消耗土壤中的種子庫,減少未來雜草數量。

二、適當留草,改善土壤環境

雜草並非純粹的敵人,適當管理可 提升作物生長環境

  • 低矮雜草可保水、保溫,如黃花酢漿草適合果園草生栽培。
  • 防止表土流失,減少大雨沖刷土壤的影響。
  • 提供天敵棲息地,如花蓮農改場利用草花吸引橙瓢蟲,幫助害蟲防治。
  • 雜草根系可吸收多餘氮肥,避免氮素流失,並在腐化後為作物提供養分。

過度除草反而可能使 強勢雜草無競爭對手,迅速擴張,如小花蔓澤蘭等入侵性雜草,會嚴重影響原生植被。


三、降低除草劑使用,環境與收益雙贏

蔣永正指出,台灣除草劑使用過量,影響土壤、水源與生態:

  • 過量使用影響生態多樣性,削弱天敵數量。
  • 國際研究顯示,除草劑與慢性病風險相關
  • 新型環保除草劑價格昂貴,且效果未必適應台灣氣候條件。

解決之道:

  1. 提升機械與物理除草技術,如覆蓋防草布、輪作草生栽培。
  2. 加強雜草管理規劃,避免除草劑無效使用。
  3. 掌握防治關鍵時機,減少後續雜草生長壓力。

政府已制定 「10年農藥減半政策」,除草劑減量是重要目標,農民需學習新的雜草管理方式,以減少化學藥劑依賴。


四、雜草女王的堅持:從研究到教育

蔣永正退休後仍積極推動雜草管理教育:

  • 參與各地講習,教導農民如何規劃雜草管理策略。
  • 繼續傳授研究成果,為農業接班人提供知識支援。

她強調:「只要管理得當,雜草能與作物共存,甚至與園藝植物一樣美麗。
這不只是環保,更是 提升農業永續與收益的智慧之道


【總結】與雜草共生,農業永續經營

  1. 掌握關鍵除草時機,減少雜草競爭。
  2. 適當留草,改善土壤結構,減少水土流失。
  3. 降低除草劑使用,保護生態,提高農作品質。
  4. 雜草管理勝於盡除,結合機械、輪作、草生栽培等策略。

與雜草共生,不再是夢,而是農業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