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陳興宗/芭樂樹教我的一堂土壤課

陳興宗/芭樂樹教我的一堂土壤課:從土壤剖面,看見樹長不好的真相

 【摘要】土壤對作物健康的影響:以芭樂園案例解析

一、土壤與作物健康的關係

傳統認為 「有好的土壤,才有健康的植物」,但更精確的說法應為:
👉 「有好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根,才會有健康的植物。」
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影響作物根系發展,進而影響作物的健康與產量。


二、案例研究:兩區芭樂園的土壤剖面分析

案例背景:相鄰的兩塊芭樂園,A區作物生長不良,B區則生長旺盛
透過土壤剖面分析,發現兩區的土壤性質存在關鍵差異:

🔸 A區(作物狀況不佳)

  • 土壤層次明顯,形成阻絕層,根系僅能分布在 表層 20 公分內
  • 銹斑紋明顯(25公分處),顯示土壤水分流動受阻,通氣不良。
  • 穿刺阻力高達 78kg/cm²,限制根系深入。
  • 作物問題:葉片老化、病腐果比例高,農友誤以為是缺氮缺鉀,進一步施肥反而加劇問題。

🔹 B區(作物健康)

  • 土壤層次不連續,植物根系可深入到 60-80公分
  • 銹斑紋出現在較深層(60公分以下),顯示排水較佳,通氣性好。
  • 穿刺阻力 95kg/cm²,但因層次不連續,根系可自由發展。
  • 作物表現:葉片光亮、活性高,老葉壽命長,產量穩定。

三、如何改善土壤,促進作物健康

1️⃣ 促進根系深入,打破土壤層狀結構

  • 避免強力翻耕,選擇 深根植物(如豆科作物)改善土壤結構。
  • 增加有機質,如堆肥、腐植質,促進土壤生物活動。
  • 合理灌溉,確保水分滲透均勻,避免形成地下阻水層。

2️⃣ 促進土壤生物活性

  • 利用植物根部分泌物(有機酸、醣類)餵養土壤微生物,促進團粒結構形成。
  • 保護蚯蚓等土壤生物,讓它們自然翻鬆土壤,提高通氣性與排水性。

3️⃣ 尊重「土壤其他使用者」,建立永續耕作模式

  • 減少化學投入,避免過度施肥或使用殺菌劑破壞土壤微生物。
  • 合理留草,如草生栽培,增加土壤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壤環境。
  • 採用精準水管理,減少水分停滯問題,維持適合的土壤濕度。

【結論】

🌱 土壤健康決定作物健康,應透過土壤剖面分析,了解土壤物理性質對作物的影響。
🌱 作物根系發展空間越大,生長狀況越好,土壤層狀結構與水分管理是關鍵。
🌱 改善土壤並非僅靠翻耕與施肥,而是透過植物與生物的互動,重建健康的土壤生態。

這個案例證明了:尊重土壤的「其他使用者」,才能讓作物與土壤相輔相生,實現永續農業。

============================================================

[報導內容]

我們常聽說有好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植物。這句話其實忽略了很多細節。例如,管理良好的水耕蔬菜,可以長得很肥美;用氣霧耕也可以在空氣中種出碩大的地瓜。但當您就只能把作物種在土壤中,作物的根與土壤脣齒相依,上面原本的那句話就應該改成:「有好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根,才會有健康的植物。」

土耕作物長不好,不能忽略土壤內的問題。我一直以這樣的觀點處理作物在田間難控的病蟲害。以下與大家分享一個土壤對作物病害的影響案例,我們用「土壤剖面」方式看見確鑿的病因,得到許多啟示,期待在大家怪罪「異常氣候變遷」之餘,還能有更多「可以操之在我」的鬥志。

相鄰的兩區芭樂樹,健康狀況差很大

案主返鄉在自家祖業傳承的土地上栽培番石榴,一直不是很順利。主訴:產量不高,良率不高,病蟲害侵擾不少,沒成就感。園區右半(A端)狀況一直比左邊(B端)糟糕。

兩區相鄰的芭樂園,生長狀況卻差很多(圖片提供/陳興宗)

該產區位於濁水溪沖積土地上,依農試所土資系統確認屬為濁水系。前人文獻論及濁水系是粘板岩新沖積物沉積而成,排水尚良的粗質地沖積土。

案主的祖父應該是覺得原本的土地保肥保水能力不佳,曾自外客入較細緻的土壤,並期待藉之調整原土地內的粗質地。客土後曾種過一期水稻,後續一直作為觀賞樹木的苗圃,長達20年以上。而後才改種植芭樂樹。

土壤對作物複雜的影響,往往超乎我言語表達範疇,而且我更期待在短時間內讓案主自己理解遭遇問題的全貌及相關的前因後果。所以,和客戶一起認識土壤剖面,是我在近期和客戶溝通、共同學習、共尋合理對策的重要途徑。土壤剖面的功能強大,可提供許多更完整的時空資訊,對應物理、生物、化學證據,更能讓管理者有深刻的感受。

土壤剖面告訴我們的事

在本案中,我請案主親手挖掘土壤剖面,藉過程中的感受達到上述目標。我們選定AB二處挖掘剖面,二個剖面果然有很顯著的不同。

A區芭樂園土壤剖面,層次明顯,樹根集中在土表下20公分內(圖片提供/陳興宗)

芭樂樹長不好的A區,剖面內有顯著的連續分明層界、銹斑紋(25公分處)(註)、吸收養分水分的細根系都集中在土表下0~20公分處。22公分處的穿刺阻力為60公分深度內的巔峰,達到78kg/cm2。這些層次明顯且連續,將植物多數根系侷限在土表下的20公分內,根截取礦物質養分與水範圍有限,也限制了根可伸展活動範圍(有效土層),也把土壤其他使用者活動空間縮限於此。

因此,A剖面區域的果樹都有老葉提早黃化捲曲的現象,病腐果比例很大,讓主人頗感挫折。葉片不健康、葉緣壞疽,會讓農友不小心落入缺氮缺鉀的思維窠臼,再追點氮鉀肥。但這麼一來,葉片可能更提早老化,或更容易缺鈣。這些病腐果的長期困擾,肯定不是施肥噴藥就能解決的。

註:「銹斑紋」的由來,是因土壤剖面內的鐵,會因還原而形成青灰色且相對可容易隨水移動的二價鐵,若氧化則形成黃紅色且相對不容易隨水移動的三價鐵。二價鐵與三價鐵的分布不均,形成土塊內紅、黃、灰分布不均勻的銹斑紋。銹斑紋說明了土壤內水流動與空氣交換阻絕層存在的事實。

A區芭樂葉子老化不健康,葉緣壞疽(圖片提供/陳興宗)

樹根有足夠空間活動,果樹就相對健康

B區的剖面內,層界則不連續、銹斑紋出現在60公分以下、吸收養分水分的細根系有兩個密集處,少部分在土表下0~20公分處,另大部分在土表下60~80公分處。45公分處的穿刺阻力為60公分深度內的巔峰,達到95kg/cm2

B區芭樂園土壤剖面,分層較不明顯,果樹根系活動範圍較大(圖片提供/陳興宗)

雖然穿刺阻力極高,但B區剖面內的土壤層次為非連續,植物根系不易被侷限在土表下的45公分內。根截取礦物質養分與水範圍相對較A區大,根可伸展活動範圍(有效土層)與土壤其他使用者活動空間也大大提升。B剖面區域的果樹是園區收成交易的主力,全株葉片都維持光亮有活性,老葉壽命較長,新葉相對零星萌發。

兩區的土壤穿刺阻力比較圖

有趣的是,A剖面土表心葉水薄荷生長良好,給人力行草生栽培成功的感受,B剖面地表心葉水薄荷卻甚至有乾枯現象。因B剖面排水相對較好,從此可推論主人有一段時間沒有澆水,加上那段時間乾燥高溫,根系表淺的B區心葉水薄荷渴死了。A區的排水不良則盛裝了合適水量,可供土表心葉水薄荷使用,所以A區的水薄荷沒有乾枯現象。

尊重土壤其他使用者,用植物把好土壤種回來

這個芭樂園的案例,證明「作物的根與土壤脣齒相依」與「有好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根,才會有健康的植物」。除了這兩點,我還想和大家分享更進一步的觀點:「健康的土壤是可以用植物種出來的」。

看到剖面內的明顯層狀構造,我相信莊敬自強者不免有人為積極介入打破層狀結構的企圖。不過配合本案主人的期待與環境資源條件,我選擇較溫和的手法。

我會設法讓更多植物根系深佈到更深更廣的土層,並確保「土壤其他使用者」權益。例如:植物根系可分泌含碳的有機酸與醣類去餵養土壤生物,藉土壤生物的擾動(bioturbation)翻攪並維護土壤團粒;或藉由準確的水分灌溉(供應量、時間、位置),維持土壤水分合理量以滿足作物、土壤生物之所需,並維持根圈土壤溫度穩定舒適。當然,也還有更多可因地而制宜的方法。

蚯蚓是土壤中最具代表性的使用者之一(攝影/蔡佳珊)

我所稱的「土壤其他使用者」,特別指的是存在於土壤之中、許多對土壤依存性高的土壤生物,它們貢獻了青春歲月和肉體,長久下來成就了土壤有機質。所以,土壤是公共財,人類是在痛快地使用它們耕耘的成就。我們要謙虛的感謝「土壤其他使用者」,而不是自私地剝削它們權益。

這些「土壤其他使用者」一直都在土地內,而我們一直霸佔土地使用決策權,未與它們商量,不給它們機會。要讓這個芭樂園恢復健康,必須要尊重並保護這些「土壤其他使用者」,它們就能24小時不間斷地幫忙達成目標,幫你重建環境,讓植物和土壤相輔相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