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生產蚯蚓糞肥需要仔細規劃和管理,以下是建置條件和操作方法:
建置條件
- 場地選擇:
- 選擇通風良好、排水良好、陰涼的場所。
- 避免陽光直射和積水。
- 場地大小根據生產規模而定。
- 養殖箱(床):
- 可以使用水泥槽、木箱、塑膠箱或堆肥床。
- 養殖箱(床)底部需有排水孔,以避免積水。
- 養殖床的深度建議為30-50公分。
- 蚯蚓品種:
- 選擇適合堆肥的蚯蚓品種,如歐洲紅蚯蚓(Eisenia fetida)或非洲夜蚯蚓(Eudrilus eugeniae)。
- 這些品種食量大、繁殖快,適合大量生產。
- 飼料來源:
- 確保有穩定的有機廢棄物來源,如廚餘、蔬果殘渣、動物糞便、農業廢棄物等。
- 飼料要先經過初步的發酵,可以減少飼料的酸度,讓蚯蚓可以更適應。
- 水分管理:
- 蚯蚓需要濕潤的環境,保持飼養床的濕度在60-80%之間。
- 定期灑水,但避免過度潮濕。
- 溫度控制:
- 蚯蚓的生長適溫為15-25℃。
- 夏季需注意降溫,冬季需注意保溫。
- 通風:
- 保持良好的通風,避免產生異味和有害氣體。
操作方法
- 飼養床準備:
- 在飼養床底部鋪設排水層,如碎石或粗砂。
- 鋪設基質,如腐熟的堆肥、泥炭土、椰纖等。
- 基質的深度大約為15公分。
- 蚯蚓投放:
- 將蚯蚓均勻投放於基質表面。
- 投放密度根據蚯蚓品種和飼養床大小而定。
- 飼料投放:
- 將有機廢棄物切碎或堆肥化處理後,分批投放於飼養床表面。
- 避免一次投放過多,以免產生異味和影響蚯蚓生長。
- 飼料的深度大約為5-10公分。
- 水分管理:
- 定期檢查飼養床的濕度,並適時灑水。
- 避免積水,以免蚯蚓窒息。
- 溫度控制:
- 夏季注意降溫,可搭建遮陽網或噴水降溫。
- 冬季注意保溫,可覆蓋保溫材料或移至溫室。
- 蚯蚓糞收集:
- 當飼養床表面出現大量蚯蚓糞時,即可進行收集。
- 可以使用篩網或機械設備進行篩分。
- 蚯蚓糞的採集週期大約為2-3個月,採集完成後,可以再補充新的飼料。
- 蚯蚓管理:
- 定期檢查蚯蚓的生長情況,及時處理病弱蚯蚓。
- 控制蚯蚓密度,避免過度擁擠。
- 定期清理飼養床,減少病蟲害發生。
注意事項
- 避免使用含有化學物質或重金屬的有機廢棄物。
- 注意飼料的酸鹼度,避免過酸或過鹼。
- 保持飼養環境的清潔衛生,減少病蟲害發生。
- 蚯蚓糞肥的品質,會因為飼料的種類,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